代工到底靠不靠譜?新興車企造的車還能買嗎
【太平洋汽車網 新媒體頻道】自2014年,特斯拉進入中國市場后,國內的一幫造車新兵順勢而上,迅速帶火了中國純電動車市場。
歷經幾年,從精美絕倫的“PPT”到實現“量產”,有些造車新勢力走著走著就走散了,當然,也有不少咬牙堅持了下來,其中蔚來、小鵬、威馬等品牌就在2018年內推出了上市產品。
但從2014年前后創立至今,只不過短短四年時間,跨界而來的造車“門外漢”要完成從公司組建到整車上市交付,這樣的速度堪稱坐火箭,而對于火箭速度造出來的車,不少人對其做工、品質問題很擔憂……
網友的吐槽并非都是空穴來風,需要客觀承認,某部分新興車企之前亮相的早期版本車型確實存在瑕疵,但也要肯定的是,針對這些問題新勢力們下了一番苦功,在近期亮相的車型上已經取得了明顯進步。
此前在汽車圈里瘋傳的蔚來ES8車主摳標事件也與代工有關,按照國家規定,ES8由江淮代工生產尾標上就必須注上“江淮”,除去虛榮心作怪不說,看得出不少車主對于代工這件事還是有點介懷的。
但調侃歸調侃,事實上,在造車新勢力的圈子里,像蔚來和小鵬這樣選擇代工的并非特例,至于不自己生產而紛紛選擇代工模式?因為要想自己生產并銷售新能源車,前提是需要拿到雙資質:發改委頒發的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工信部頒發的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
如果拿不到資質,想要在新興車企中爭得頭籌,就必須要想其他的代替方案,比如代工。
為了應對量產交付問題,新勢力們通過與傳統車企合作的途徑實現量產,因此不少選擇了“代工”這種最方便快捷的模式。而相較于之前國家對于代工模式模糊的態度,最近終于表態了……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瞿國春公開透露,《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許可管理辦法》預計年內發布,車企與企業之間的代工以及委托加工等事宜正在加緊研究落實之中,集團內部代工生產等工作也被允許。這意味著車企代工模式將在國家政策層面走向合法化。
鑒于在初創階段,在生產資質和成熟工廠的雙重困擾之下,大多數造車新勢力與蔚來、小鵬不謀而合暫時選擇了代工模式。當然,大家貌似也并沒有安于現狀,在選擇代工的同時,也在籌謀自建工廠并爭取拿到生產資質。
目前哪些新興車企選擇了代工?羊老濕給你們起底一波~
▶| 蔚來汽車(代工車企:江淮汽車)
2016年4月,蔚來就和江淮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成為最早敲定代工合作的新勢力車企,其首款車型蔚來ES8(2017年12月上市)和蔚來ES6(預計2018年12月上市)都由江淮代工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蔚來還先后跟長安汽車、廣汽傳祺簽署合作協議分別成立合資公司,共同研發新車。
蔚來ES8售價44.8萬~54.8萬(補貼前),全鋁車身,綜合工況續航355公里,百公里加速4.37秒。
工廠建設:蔚來汽車的自建工廠已選址完成,新工廠將落戶上海市嘉定外岡鎮,規劃土地800畝左右,投資6億5000萬美元,預計2020年完工。
▶| 小鵬汽車(代工車企:海馬汽車)
2017年9月,小鵬和海馬簽署了《小鵬汽車合作制造框架協議》,合作期4年,代工生產小鵬G3(2018年4月上市)。
小鵬G3(從1.0迭代后的2.0版本)售價20萬~28萬(補貼前),位為緊湊級純電動SUV,綜合續航330公里,等速續航470公里。
工廠建設:小鵬汽車已于2017年12月開工建設肇慶工廠,規劃用地300畝,總投資100億,預計在2019年完成并使用,建成投產后能夠達到年產10萬輛。
▶| 電咖汽車(代工車企:東南汽車)
2016年7月,電咖與東南汽車成為戰略合作伙伴,雙發在研發、采購、制造、銷售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代工車型為電咖EV10(2017年11月上市)。未來,將進行長期合作,還會有至少2-3款車型交給東南汽車進行代工生產。
工廠建設:未來,電咖汽車將保留東南代工合作模式外,自建生產基地也將并存,兩者將根據不同產品車型進行分工。
電咖汽車的浙江紹興生產基地正在建設中,預計在201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總投資額55億元。
▶| 拜騰汽車(代工車企:一汽集團)
2018年4月,拜騰與一汽簽署合作協議,同時,中國一汽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拜騰B輪投資,2018年7月正式確定合作,拜騰第一款產品BYTON Concept(預計2019年量產)量產迫在眉睫,大概率將由一汽進行代工。
拜騰計劃在五年內基于同一平臺打造三款車型,首款車型為中型豪華智能純電動SUV,到2021年還會打造首款轎車,2022年MPV車型面世。
工廠建設:最近喜得生產資質的拜騰汽車,也已于2017年9月著手在南京建造工廠了,占地1600畝,投資116億元,預計2019年投產,建成后總規劃年產能30萬輛。
▶| 奇點汽車(代工車企:北汽新能源)
2018年4月,奇點宣布與北汽新能源進行合作,雙方在智能汽車技術開發、充換電設施建設、經銷網絡、生產銷售等方面合作。
2018年6月,麥格納與北汽新能源成立合資公司,預策該合資公司將為奇點代工生產首輛車型,奇點is6(預計2018年年底上市)。
工廠建設:奇點的工廠位于安徽銅陵,2017年年底開始建設,計劃2018年內完成一期建設,總投資額80億元,年產能將達到20萬輛。
當然,不是所有的新興車企都選擇了代工模式,早早拿到生產資質的威馬就沒有,底氣十足地選擇了自建不代工模式,目前其首款量產車EX5也于上個月底上市。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代工新勢力”:新特汽車找了一汽轎車代工新特DEV1;清行汽車目前就由傳統車企一汽吉林為其代工生產清行競克400;博郡與一汽吉林也達成合作,代工首款中型純電動SUV……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說新勢力找傳統車企代工是“不得已而為之”,那么,作為競爭對手的傳統車企,為什么會愿意為新勢力做嫁衣呢?
放心,人家不傻!大概愿意無非是,銷量低迷,產能閑置,急需新能源積分……你們懂的……
首先,代工有代工的優勢。
在新興勢力的造車浪潮下,都想以“快”取勝,可是現實很骨感,一方面,缺少生產資質,另一方面,還面臨著極度燒錢的窘境,在這個階段,新興車企們選擇代工這種輕資產模式,確實可以將資源集中在研發設計上,也能相應整合掉部分閑置產能。
那代工到底靠不靠譜?代工是不是真的無法管控好品質?關于這個問題,我雖然承認代工模式確實存在這類風險,但我并不認可代工模式就一定做不好品質管控。
首先,代工生產模式在智能手機、服裝、玩具、電子設備等行業中本已很常見了,我們熟悉的蘋果手機就是非常成熟的代工模式,但同樣是代工生產錘子手機其良品率就遠低于前者。為何?因為蘋果對富士康的生產線改造和設備投入更多外,還能將自身成熟的制造工藝、流程和體系完整的“傳授”給代工方,能嚴格把控其輸出產品的品質。
說白了,就是核心的東西還在蘋果手里,代工方是誰反而沒那么重要。
如果覺得相對簡單的手機行業的例子還不夠有說服性,那放眼汽車制造界,也有代工皇帝麥格納,同樣代工了眾多大家熟知的車型,例如奔馳G級、MINI COUNTRYMAN、寶馬5系等。
至于為什么會出現初期的品質不佳的問題,是出于“代工模式”的初期,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既沒有一家擁有成熟制造經驗的代工方,也沒有一家新興車企有足夠完善的流程及體系去管控,于是,新興車企和代工方需要“摸著石頭”找到“過河”的經驗,這也是為什么后期品質問題越來越少的原因。
因此,在羊老濕看來,雖然代工模式面臨的難題多,但在掌握核心技術的基礎上還是能摸索出一條康莊大道的,所以,只有不靠譜的品牌,沒有管控不好的品質,這個鍋代工不背!(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曹佩)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