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變天!寶馬強勢控股75%,X5要國產了
【太平洋汽車網】迷霧終散!來,圍觀打臉了~此前被華晨和寶馬雙方否認扼殺過的股比生變“傳言”,今天實錘了!
總算是塵埃落定,今天寶馬集團官宣,寶馬計劃收購華晨寶馬部分股權,將持股比例從50%提升至75%,寶馬和華晨已經簽署了相關協議,只待相關部門批準和華晨中國股東大會同意了。為這筆交易,寶馬將付出36億歐元。
同時,華晨寶馬簽署了新的合資協議,將原本2028年到期的合資合同,將進一步延續至2040年,并繼續投資30億歐元,新建華晨寶馬第三工廠,讓華晨寶馬沈陽基地產能增至65萬輛,創造5000多個新工作崗位。
寶馬將華晨寶馬持股比例提升至75%!這消息一傳出,汽車圈里又炸開鍋了:這是第一家控股比例打破50:50的合資車企,寶馬這次真的“一馬當先”了!
當事人之一的寶馬,這次再砸36億歐元買股份,30億歐元建廠,但這次是絕對的揚眉吐氣!
除去這放開股比限制后的第一個“吃螃蟹”的殊榮不說,最直接的好處就是:錢!寶馬提高了在合資車企中股份占比,這意味著未來分得的利潤比例自然就越多。
看2017年的經營狀況,華晨寶馬去年總銷量38.6萬輛,共盈利104.754億元人民幣,相比2016年增長了31%。若按這樣的趨勢,用36億歐元(約288億人民幣)的成本換每年多拿25%的利潤,用不了十年就回本了,這買賣劃算啊!
同時,寶馬取得華晨寶馬更多控股權后,股比達到75%,未來企業的經營主導權將歸于寶馬集團。實力更強的寶馬也必然會帶著華晨寶馬變得更有競爭力,從而進一步增加利潤總額,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而且,未來寶馬會考慮把更多車型放在中國生產,例如之前在美國產的X5,受40%關稅影響,目前已經打算2022年在中國本地化生產寶馬X5了,想一想就很開心,這次羊老濕離國產X5更近了(說得我好像買得起似的)……
總之,對于寶馬來說,這次是絕對的大贏家。
但有人歡喜有人憂啊,回過頭來看看之前華晨“辟謠”的速度和態度:大呼“胡扯”!就知道華晨中國的內心有多拒絕了,為啥?因為對于長期依賴寶馬的華晨來說,這樣的不利傳聞就是“噩耗”,這樣的實錘是實打實的暴擊啊!
同樣是看去年的業績報告,華晨中國的2017年的公司凈利潤為43.76億元,除去來自華晨寶馬中獲得的52.38億元,扎心的現實是,華晨中國自身虧損額達8.6億元,由此可見,華晨寶馬是整個華晨中國的主要營收來源……
作為本次事件的“受害者”,寶馬未來多拿走的那部分利潤必然是華晨以后得少拿的,盡管長期來說合資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利好,但每年割走那塊肉能讓華晨心疼好久了!
更悲傷的事情是華晨還被資本市場看空,自從外界開始傳合資股比將放開的消息后,華晨股價的一路走低,到10月11日截止已經跌至10.76元,較去年同期幾近腰斬,再次哭暈……
合資公司是華晨利潤的大頭,但這并非個例,尤其在利潤普遍較高的豪華品牌中常見,不少中國本土車企都非常依賴合資品牌的營收和利潤。
這次股比的放開意味著中國車企們的保護傘沒了,“躺著掙錢的時代”也要終結了,雖說都合資了那么多年多少“聯姻”出一些感情了,但商業市場里大家都是各憑本事吃飯,不具備一定的硬實力,到頭來就只能做那只任人宰割的“羔羊”。
所以,華晨還得加油,緊緊抓住接下來的緩沖期,好好“消化”寶馬這一波投入的資金和技術,自立自強才是唯一出路!
在寶馬的帶頭激勵下,其他跨國車企們哪里還坐得住,長期被中國本土車企瓜分巨額利潤,這次都爭先恐后釋放著更多合作共贏的“善意”,寶馬的競爭對手奧迪也是蠢蠢欲動,之前的奧迪“私會”上汽組建合資公司的操作恐怕也是是釋放想重新分配合資雙方利潤的訊號……
不過,倒也不必太擔心會出現一邊倒的“外方奪權”,畢竟,外資車企對本土合作伙伴的依賴程度也并不低,要不要要冒著與中方合作伙伴撕破臉皮的風險謀求更高股比,相信他們也會慎重考慮的~所以,我們不用操那么多閑心了!
最后呢,對于股比放開,無論車企們怎么“爭奪”股權,羊老濕認為,最大受益者還是消費者,我們將更容易買到物美價廉的世界級產品!你們覺得呢?(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曹佩)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