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解讀丨多維度位居樣本城市前列 合肥加速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
《報告》顯示,合肥正依托工業基礎與創新實力,以系統思維布局整車、零部件、后市場全產業鏈條,以“整車為王、以整帶零”的思路理念,加速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領軍城市。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憑借其高度集成與融合創新的特征,已成為塑造區域競爭優勢、重構產業格局的重要力量。9月29日,《中國城市新能源汽車產業智造活力指數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在2025合肥國際新能源汽車大會開幕式上發布,全面評估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區域發展水平。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總量大、知名品牌豐富、供應鏈完整,憑借產量爆發式躍升,政策集成創標桿,躋身新能源汽車樣本城市第一梯隊,在產業支撐力、環境保障力、發展活躍力等維度位居樣本城市前列。
合肥市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報告》顯示,合肥正依托工業基礎與創新實力,以系統思維布局整車、零部件、后市場全產業鏈條,以“整車為王、以整帶零”的思路理念,加速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領軍城市。
產業規模躍遷式發展。2024年,合肥新能源汽車產量達137.61萬輛,同比增長84.45%,五年增長20多倍。今年以來,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量躍居全國第一,1月至8月,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102.39萬輛,繼續保持領先,其中,合肥新能源汽車產量達79.02萬輛。
目前合肥已匯聚江淮、比亞迪、蔚來、大眾、長安、安凱等6家整車企業,實現了外資巨頭、造車新勢力、地方自主品牌等多種造車形式。合肥還搭建了涵蓋整車、關鍵零部件、應用及配套的完整產業鏈,先后培育了國軒高科、巨一科技、常青機械、匯通控股等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業。
產業創新動能澎湃。創新,是合肥最硬的底氣。合肥躋身2024年全球“科技集群”第36位,三年晉升37位,連續躋身全國城市創新能力百強榜前十。2024年,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提速,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4%、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82.7件,分別位居省會城市第2位、第5位。
合肥發揮“大院大所”創新資源優勢,培育70多家創新平臺,在半固態電池、智能座艙等方面取得領先成果。全市匯聚新能源汽車領域從業人員超15萬人,其中研發人員超4萬人。
產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報告》認為,合肥以全生態覆蓋、場景創新、核心技術自主化為核心亮點,通過目標分層、多元激勵、試點先行、區域協同等政策體系,形成“有為政府+有效市場”的推進模式。
作為全國唯一的新能源汽車“換電”試點、“雙智”試點、產業鏈供應鏈體系試點、“車路云一體化”試點的四試點城市,合肥不斷加碼布局,打造開放包容的政策環境,先后出臺《合肥市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全域開放方案》和地方性法規《合肥市智能網聯汽車應用促進條例》,創新提出全開放、全無人、規模化、商業化、融合化的“兩全三化”模式,打造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全域開放”的省會城市。
通過政策引導、模式創新與市場規范多向發力,合肥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車消費能級。2024年合肥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6.7萬輛。2025年1月至7月,合肥新能源汽車銷量達9.62萬輛,同比增長30.57%,滲透率達55.08%。
作為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實施的50項民生實事之一,“推進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合肥市累計建成各類充電基礎設施29.65萬臺,車樁比1.6:1,大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產業發展活力奔涌。《報告》顯示,合肥資本活躍度靠前,資本投資熱度高漲。《2024年合肥地區投融資年報》數據顯示,2024年合肥共計發生政府類LP(有限合伙人)出資事件167起,出資總規模達622.10億元,占到全年各類LP出資總額的54.2%,較去年上升13個百分點,表明合肥各級政府類LP出資仍較活躍,在區域產業引導和科創投資中占據“半壁江山”。
合肥已組建汽車相關投資基金16支、規模超600億元。截至2024年,合肥全市銀行機構投向新能源汽車領域超千億元,同比增長32.1%。全球資本界、產業界也充分看好合肥發展前景,紛紛加碼投資。根據合肥市投資促進局公開數據,2025年上半年,合肥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簽約項目數同比增長53%, 其中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上市公司、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投資項目近50個,占新簽約項目數的30.6%。(阮步影)
編輯:劉志遠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