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購車熱潮已經來臨。如今消費者購車越來越理性,看好了車直接進車行定車的人畢竟少數,大部分人還是遵循“多方了解信息、到展廳試乘試駕、最后下定單”的程序。對于第一次購車的人來說,有時候試乘試駕還不僅僅是到一個展廳,連著跑幾個展廳是常有的事。那么,如何在試乘試駕中將汽車的真實性能體驗出來呢?如何清醒地比較不同品牌的性能呢?下面,就讓業內人士給消費者們支些招。
繞著汽車走一圈先把“外表”看一看
盈眾市場部經理簡明認為,試車的一般步驟是這樣的:先圍著汽車走一圈,把汽車里里外外看一遍,先對汽車的質量有個初步認識,試乘試駕時再有針對性地檢驗駕駛性能。但是這剛開始的“一圈”可不是隨便看看,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據介紹,看汽車要從外觀、車底、后備廂、輪胎、艙等方面著手。外觀上,敲敲車身,根據回聲的不同,可判斷鋼板的厚度;開關門,聽汽車的密封性能好不好;將臉湊近汽車,看看鈑金的縫隙是否均勻、密實,平整度是否好。
如果可能的話,低頭看看車底也十分有幫助。看底盤的關鍵是看防護漆做得足不足。底盤有防護漆保護,汽車的使用壽命會延長許多。通海售后技術主管張建青告訴記者,有的防護漆沒有噴涂到位,會出現金屬光澤,這樣的質量就不是太好。還有些汽車在關鍵部位加裝了加厚的裝甲殼,可以有效阻止底盤受到撞擊,但對于生繡,這樣的保護還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試車前,輪胎也要看看。一般來說,從輪胎的扁平性就能看出汽車是否具有良好的操控性。強調高操控性的車,一般都裝備高扁平率的輪胎。此外,輪胎的品牌也很關鍵。不同品牌的輪胎,價錢相差很多,也直接影響到駕駛的舒適性。生產日期也要仔細看看。在輪胎邊緣有一個五位數字,代表輪胎的生產日期,前兩位數字代表生產年份,后幾位是生產周,輪胎自然也是越“新鮮”越好。
關注前后兩個“門”發動機艙后備廂多看看
如今人們買車,后備廂空間是重要的
考慮因素。其實,后備廂不僅要看空間大小,還要看空間的使用率高不高。就跟買房子一樣,有些房子建筑面積挺大,但邊邊角角多,真正的使用空間并不大。汽車后備廂也一樣,平整、易放東西比空間大來得重要。另外,后備廂的開口也要盡量大,大件物品才能裝得下。
看完后備廂,再看看發動機艙。這個環節比較專業,但掌握幾個細節依然可以比較出設計的差別。發動機的支撐桿當然是液壓的好,代表了較先進的制造工藝。發動機艙內部要平整,管線布局要合理,各部分零件的間隙要清晰合理,這樣易于維修。此外,前保險杠與發動機艙之間的距離要合理。如果間隙過小,不利于散熱與碰撞保護;如果間隙過大,有故意拉長車身長度的嫌疑,也是不合理的設計。進氣口的位置也可以留意一下,進氣口太低,汽車遇水不容易通過。
對于“聽發動機聲音”一說,市場部經理簡明認為,消費者并非專業人士,僅從發動機聲音是無法判斷汽車性能的。此外,由于每一款發動機的特質不同,有的發動機“叫聲”比較尖銳,有的比較低沉,尖銳的不一定不好,低沉的不一定好。因此,聽發動機聲音對試車幫助不大。
體驗四大性能試乘試駕最關鍵
走了一圈,看完車內車外,進入了試乘試駕階段。老駕駛員一般比較重視試駕,而忽略試乘。其實,試乘也很關鍵。試乘應先向工作人員了解汽車各個按鍵的功能,聽聽音響、調調座椅,感覺一下是否順手、好用。一些技術性的問題也可以在試乘過程中向工作人員提出,防止試駕分心造成危險。試駕一般要體驗汽車的急加速、急剎車和過彎性能。過彎的操控性、車身穩定性可以充分展現汽車的駕駛性能。測試汽車的過彎性能,蛇行繞彎是一個很不錯的試駕線路。
泉州通海售后技術主管張建青認為,消費者試駕汽車,要重點體驗四個性能:加速性能、剎車性能、操縱性能和舒適性。加速性能,主要測試汽車從0公里/小時提速到100公里/小時所花費的時間。如果駕駛技術生疏,這個步驟最好讓工作人員代勞。如要親自體驗,最好選擇路況好的路。測試剎車性能,可以將車速提高到100公里/小時,然后踩死,看汽車是否能馬上停住。
此外,還可以用剎車減速,感受一下剎車過程中汽車的舒適性。操縱性能,可以用過彎和過不平路面來嘗試。最后是舒適性。關閉車窗,聽聽發動機噪音、胎噪、風噪是否在能接受的范圍;汽車行駛中,內飾是否結實,是否出現松垮狀況或不應有的聲響。
盈眾市場部經理簡明告訴記者,在路況平坦,車主技術過關的情況下,車行一般會針對汽車的某些功能,進行特殊的試乘試駕。例如裝載ESP功能的轎車,可以進行蛇行繞彎或高速機動等試駕項目,讓車主體驗汽車在高速狀態下的操控性和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