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雨燕海外版發動機采用雙噴油嘴技術
【太平洋汽車網 技術頻道】上月中旬,鈴木就發動機小改后的雨燕海外版推出局部改進版。時隔三年,第三代雨燕迎來了它的春天。下面就雨燕海外版升級換代歷程進行介紹。(注:以下部分圖片來自日經技術在線)
![]() | 體驗讀圖模式 |
● 第三代雨燕海外版小改
2010年9月,第三代雨燕海外版在英國正式上市,這款搭載了代號為K12B鈴木1.2L VVT自然進氣汽油機小車,可輸出92 ps的峰值馬力,發動機壓縮比可以去到驚人的11:1,油耗只需4.6L/100km。充足動力、低油耗、加上時尚的造型,第三代雨燕海外版虜獲了許多青年才俊的心。
經過3年等待,第三代雨燕迎來了它的小改。主要是針對K12B發動機進行升級。在原有電裝生產的單噴油嘴基礎上外加一只噴油嘴構成雙噴油嘴結構,安裝在兩個進氣口中間,位置更加靠近燃燒室。雙噴油嘴結構的好處是,在噴油壓力保持原來380kPa基礎上,減少了該結構每只噴油嘴的噴射量,從而獲取更加細微的噴射微粒。與空氣進行充分混合,導致爆缸末端混合氣中的均質度得到了提高,據鈴木官方介紹,末端混合氣中的均質度越高,發動機就越不容易發生爆震。
此外,和小改前K12B發動機把排氣進程作為噴射時機相比,小改后的K12B噴射時機為進氣行程,這個改進使得燃油和空氣能夠得到最充分的混合,并且有利于燃油的冷卻,從而使爆震不容易發生。改進后的K12B發動機壓縮比由原來的11:1提升至12:1,油耗由原來的4.6L/100km降低至3.8L/100km。
小改后的K12B活塞頂面呈光滑凹面狀,更有利燃油形成“滾流”;為了讓燃油更快速地通過氣門,鈴木工程師們縮小了K12B的氣門直徑。兩方面改進的目的都是為了燃油能夠和空氣充分混合。
除了發動機,小改后的三代鈴木雨燕在外觀方面也有變化。主要是前保險杠和中網的變化。前保險杠霧燈旁邊增加了飛鏢形狀的LED燈束,中網改為網眼型。小改后的前臉更加犀利。
● 第二代鈴木雨燕換代歷程
2004年9月巴黎車展,第二代鈴木雨燕全球首次亮相。當時這款小車可搭配1.3L和1.5L兩種排量發動機,峰值馬力分別去到92ps和102ps。其中1.3L DDiS發動機由由菲亞特提供。第二代鈴木雨燕的設計理念是延續曾在2002年巴黎車展展出的鈴木概念車S以及S2。有別于第一代雨燕仿以成本控制為核心的Cultus模版制造的小型汽車,第二代鈴木雨燕造車理念已脫離該形式,轉以設計外觀造型上更具動感活力的小車。
2004年至2010年,第二代鈴木雨燕也曾多次改款。像2005年10月在日本發布的雨燕運動版雨燕 RS,發動機就基于以上兩款再度升級為1.6L自然進氣,壓縮比可達11.1:1,高位凸輪軸布置,鍛造活塞以及硬度強化的進氣彈簧,使得這款發動機有125 ps峰值馬力的輸出。懸掛更加硬朗。外觀上則使用了運動感十足的前保險杠以及后擾流板,加上Recaro紅色運動座椅選裝,讓第二代雨燕RS顯得如此叛逆。
談到第二代鈴木雨燕,就不得不談一下在2009年東京車展上它的概念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改款版。該版本雨燕裝備了一個鋰電池包,在純電模式下續航里程為30公里,當電池電量過低,排量0.66升的發動機直接介入工作給電池充電。
● 第一代鈴木雨燕誕生過程
2000年,第一代雨燕作為鈴木Cultus的替代品正式在日本本土上市,前者共享后者的設計平臺。第一代雨燕搭載了鈴木M系列直列四缸發動機,有1.3升和1.5升兩種排量可供選擇,兩者均可選裝五速手動變速箱或四速自動變速箱構成動力總成。第一代雨燕有兩驅和四驅兩種驅動模式。
2001年,通用和鈴木在日本合資建造的雪佛蘭科魯茲正式上市,誰也不會想到,這款當時在外觀尺寸和發動機動力上都是借鑒鈴木雨燕的小車在十多年后的中國會大賣熱賣。隨后,作為鈴木雨燕的升級版,科魯茲改裝版在2003年正式被引入歐洲市場。長度加長145 mm使得這款車有著更加奢華的乘坐體驗。
總結,雨燕每一次的升級換代可以說都是小改小鬧,但每一次小改小鬧的背后卻總是給人們以驚喜。一款簡單的自然吸氣發動機,通過簡單的機械修飾,在動力輸出上即可提升一個檔次。無疑,這是鈴木工程師們潛心積累多年的技術成果。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