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最大 V2G 微網暨廣汽第20000 樁上線儀式在廣汽埃安園區舉行。據官方介紹,此次落地的項目不僅刷新國內V2G示范項目規模紀錄,更突破性實現10kV中壓并網,成為國內首個集中式V2G系統集成標桿,標志著廣汽在車網互動領域邁入技術與規模雙領先的新階段。

回溯廣汽的V2G布局,早在2023年昊鉑品牌首款車型上市時,廣汽便率先搭載V2G功能,同步推出20kW一體式與分體式V2G充電樁,從硬件端為車網互動奠定基礎;依托自研智慧管理云平臺,廣汽完成全國首次新能源汽車與電網深度融合的V2G技術驗證,還成功開展虛擬電廠二次調頻實車試驗,讓技術從“實驗室理論”走向“實際場景應用”。今年4月,廣汽埃安園區124樁V2G微網能源站入選全國首批車網互動名單,更為此番大規模項目落地積累了關鍵經驗——如今,廣汽已構建起覆蓋數字化平臺、技術研發、設備制造、用戶運營的車網互動全鏈條閉環,形成“技術研發-設備生產-場景運營”的完整生態能力。

在新能源核心技術與產品矩陣建設上,廣汽同樣展現出“鏈主企業”的擔當。正如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所言,廣汽近年來聚焦智能網聯與新能源領域,斥資450億元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圍繞“三電”核心技術持續攻關:彈匣電池實現“百萬公里零自燃”,破解新能源汽車安全痛點;12合一高性能電驅兼顧能效與動力,提升整車性能上限;而“5分鐘充電續航200公里”的超充技術,更是直擊用戶補能焦慮。產品層面,廣汽已形成“高端(昊鉑)+主流(埃安+多元化(傳祺向往)”的新能源產品矩陣,還與華為乾崑聯合推出“啟境”品牌,全方位覆蓋不同消費群體的出行需求,為技術落地提供了豐富的產品載體。

補能網絡的完善程度,直接決定綠色出行的普及速度,這一點廣汽早已洞察。依托“26 能源行動”綱領,廣汽設立優湃能源統籌能源生態建設,圍繞“電+電池” 全生命周期構建“從礦到樁”的縱向一體化產業鏈。截至目前,廣汽自營充電樁突破20000樁,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204個城市,服務用戶超700萬,形成“充電快、覆蓋廣、離得近”的補能優勢——其中1000V高壓快充樁數量位居國內車企首位,“5分鐘補能200公里”的效率,讓新能源汽車補能逐漸接近燃油車加油的便捷性,大幅降低用戶的出行顧慮。
值得關注的是,V2G 技術的落地不僅利好電網與產業,更能讓普通用戶直接受益。廣汽集團V2G示范中心已率先推出權益,活動期內為用戶提供3元/度的放電收益;從長期來看,隨著產業規模化發展,具備V2G功能的電動汽車可通過參與電網調峰填谷、充放電互動獲取電價差收益,據測算有望為車主帶來數萬元級回報。這一模式的價值在于,它讓新能源汽車從“單純的出行工具”轉變為“可創造收益的能源節點”,既提升了電網的靈活性與穩定性,又為汽車消費創造了新的價值增長點,有望成為拉動新能源汽車普及的“新引擎”。而廣汽昊鉑率先實現全流程符合國家電網標準的V2G放電協議,成為國內首批達成車網雙向互動的品牌,也為用戶享受這一紅利提供了可靠的產品選擇。
從行業視角來看,廣汽此次V2G微網與2萬樁補能網絡的落地,具有多重標桿意義。一方面,它驗證了V2G技術在大規模應用中的可行性,為行業提供了“中壓并網+集中式管理”的實踐樣本,加速車網互動技術的標準化與普及化;另一方面,“補能網絡+車網互動”的組合模式,重構了新能源汽車的價值邏輯——汽車不再是孤立的出行工具,而是融入能源生態的重要一環,這不僅符合國家“雙碳”戰略方向,更能推動能源結構向綠色低碳轉型。
展望未來,廣汽集團明確將繼續以創新驅動新能源轉型,通過“產品+服務+ 生態”一體化布局,聯合政產學研用各方力量助力廣州建設全國V2G示范城市與“雙碳”標桿城市。可以預見,隨著更多企業加入車網互動與補能生態建設,綠色出行將不再局限于“使用新能源”,而是走向“參與新能源生態共建”的新階段,而廣汽此次的實踐,無疑為這一進程按下了“加速鍵”。
總結
簡單來說,這個項目一落地,廣汽算是把兩件大事都辦成了:一是車和電網互動的技術有了大突破,二是自己的補能充電樁也鋪到了大規模。這不僅幫廣州建新型電力系統添了把力,還讓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升級有了新勁頭。
更實在的是對車主來說,以后有V2G功能的電動車,能跟著電網節奏充放電賺差價,長期下來說不定能賺好幾萬。這么一來,想買新能源車的人可能就更多了,說不定還能成拉動汽車消費的新路子!